频道搜索
研究课堂革命 探究全息教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时间::2018年12月24日  浏览次数:

        2018年12月21日(周五),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东校区格物馆高朋满座、蓬荜生辉——由北京教育学会学习与思维教育研究会主办、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承办的“研究课堂革命  探究全息教学”全息课堂研究会在此拉开帷幕。经过一个上午的交流研讨,全息课堂这一新兴名词不仅在理论层面有了深远的建构,更是在实践层面有了长足的落实与发展。

  2018年9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吹响了“课堂革命”的号角。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总原则,贯彻落实“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改革精神——真真正正落实课堂教学,实实在在撬动学生发展,这才是当下最为关键与实际的行为。本次全息课堂研讨会正是以此为目标,在探索全息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研究课堂革命,惠及万千师生。

  本次会议由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高霞副校长主持。参加本次研讨活动的嘉宾有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北京市教育学会学习与思维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杨志成博士、秘书长任亚芳女士,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委员会杨联文副主任、唐汝育科长、袁富文科长。四位点评嘉宾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郑葳教授、北京教育学院陈琳教授、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马红民副院长、北京市第三中学徐立军校长。还有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张志坤副院长、张俊教授、崔嵘教授、曾小平教授,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朱世成副院长、曾拥军副院长、孙震主任、刘婧副主任、教研员赖力敏老师、李晓梅老师、刘畅老师,丰台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张冬梅督学。还有来自北京市昌平区、大兴区、房山区、丰台区、海淀区、西城区、卢沟桥教育集群、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人民路小学的校长、园长、老师以及学校学生家长,共计200余人。

  研究会伊始,为了帮助与会人员获得对全息课堂的更多认识,播放了视频短片《全息课堂观课引导》,介绍了本次研讨会12位老师对12节全息课堂展示课的解读与思考。

  致辞环节中,先由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郝玉伟校长致开幕辞。郝校长首先向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对领导及专家对本校的扶持与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接着,郝校长又向与会领导及专家介绍了学校建校五年来的发展,涉及办学理念、课程观念、育人模式、团队特质等各个方面;郝校长还特别强调了学校三元全息课程理论的建构与实践过程,并借此回顾了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的诸多探索与成绩。此外,郝校长也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表达了最诚恳的期待,期待领导专家们能够对本次全息课程展示活动提出更多宝贵的建议与意见,助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随后,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委员会杨联文副主任致辞。杨主任着重介绍了近几年来丰台区教育事业方面的发展与成果,从整体规划到资源配置,从“集群+集团”的发展模式到师资队伍建设,无一不昭示着丰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与全方位提升。杨主任还特别强调课堂之于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并对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不忘初心精益求精始终致力于课堂教学研究的作为表示肯定,同时也预祝此次研讨活动能够在“再追问、再实践、再思考、再回归”的过程中取得更加喜人的成绩。

  此后,北京市教育学会学习与思维教育研究会杨志成理事长进行致辞。理事长在回顾实验学校五年成长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学校飞速发展的欣慰与祝福。此外,理事长又在介绍现代课程改革形式的过程中特别突出了课程变革的时代意义,并借此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三元全息课程理论校本化实施的历程,表达了对诸多教育同人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的感谢与赞扬。最后,理事长勉励众人要为国家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携手进取、继往开来。

  本次研究会的核心内容是全息课堂教学展示——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各教研组深入学习全息课程理论,结合本校课程设置及学情特点,为与会领导及专家呈现了12节全息课堂。课堂教学以落实“三元全息课程”理论为宗旨,分属于‘’社会与人文‘’“自然与科学”‘个人与健康‘’’三大领域,既有国家课程,又涉及校本课程,同时兼顾不同学段与年级,力求呈现全面立体的课程展示。

  12节全息课堂具体包括:

        f“社会与人文”领域的全息课:利用简笔画这种新颖的交流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感受拼读魅力收获拼读规律的四年级英语课《字母组合ee和ea在单词中的发音》;注重学习情境设计,在探究活动中层层深入,撬动学生对于第二语言逻辑思维建构的五年级英语课《Can I skate here?》;关注时政热点,以新闻事件评价为全息元的七年级道法课《诚信做人》;以《曹刿论战》文史价值解读为全息元的九年级语文课《以文观史,以史品文--文史类作品阅读文史类文言作品解读》。

  “自然与科学”领域的全息课:在描述自然现象、探究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感受人与天地的和谐统一,撬动学生核心素养持续发展的六年级科学课《四季的形成》;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承载知识的重要方式,从生活经验中得到形象思维,从而抽象出数学思维,建立全息思维支撑点的三年级数学课《24计时法》;渗透人地和谐思想,以长江对其流域地区的作用为全息元的九年级地理课《河流域区域发展》;注重实验探究,以力学基本思维为全息元的八年级物理课《力》。




  “个人与健康”领域的全息课: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为之创设个性化学习情景及任务,借助冬至知识撬动学生思维发展的四年级综合实践课《好玩的冬至》;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通过学生对生活空间情景与学校课堂教学情景的迁移建立学科学习的元思维和元认知基础的六年级爱商课《学会听》;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创作绘画作品的思维过程,在探究国画“点”与“线”的奥秘中建构审美思维的五年级美术课《山水的气韵》;在数独游戏中以规则撬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感和推理能力的二年级数学课《神奇数独》。        这是12节异彩纷呈的全息课程,是12个撬动思维发展的精品课堂,更是12场别开生面的课堂革命!




  课堂教学展示过后,北京教育学会学习与思维教育研究会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博士、北京师范大学郑葳教授、北京教育学院陈琳教授、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马红民副院长,教研员赖力敏老师、李晓梅老师,北京市第三中学徐立军校长对全息课堂做出了高屋建瓴的点评与指导。有的从发展学生思维层面给予建议,有的从关注课堂学习节奏调控的深入指导,还有的强调教学方法精益求精的沟通,更有聚焦教师素养构建的系统交流:从学生到课堂,从教学到教师,包举宇内,森罗万象;同时,各位专家领导对于全息课堂教学也从学习效果、课堂氛围以及思维发展等方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此外,学校还邀请了学生家长来共同观摩课程,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全息课堂上争先恐后学习、积极快乐成长之时,他们也被这样的课堂吸引,也为这样的学校和老师点赞——除去现场的观摩与研讨,本次活动更是借助网络直播将精彩呈献给各区各地的教育同仁们,不同的观摩现场迎来同样的认可与好评——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离不开执教老师的辛勤付出及背后团队的周到支持,唯有如此百家争鸣的点评、含英咀华的讨论以及真心实意的认可乃至跨越空间的声援才是给予老师和团队最中肯最有价值的回报。






  随后,北京教育学会学习与思维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博士进行题为《面向未来课堂的全息教学革命》的学术主旨报告,报告中杨志成博士着重明确了未来教育最为重要的变革是基于哲学变革的课程改变,同时围绕全息课程理论的建构过程、三大原理、八大建构策略以及全息教学的策略实施与评价体系进行讲解。全息理论是体大思精的,全息课堂是高效落实的,这是理论与实际的珠联璧合,这是睿智与实干的相得益彰。

  会后,与会领导专家向执教老师颁发课程证书并登台合影——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为师者学者的鞠躬尽瘁而兴奋,为全息课程的成长拔节而快乐,为未来教育的生机盎然而幸福!


  正所谓:冬日艳阳起高冈,众星捧月在课堂。三元全息千帆竟,课程变革再辉煌。



下一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