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而论,能寻方向 从心而行,无问西东
发布者:王云 杨涛 时间::2018年05月05日 浏览次数:
一、晨间微语——有话想说
寒冬有温,教院有度。1月23日寒假教师培训的第二天早上,格物馆内依旧兴致勃勃。早间,刘颖珊、沙宇璠、杨涛三位老师带大家回顾了第一天培训活动的精彩瞬间并述说了自己的感想。
齐心筑梦,幸福如斯。杨涛老师用“寒冬有温,教院有度”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寒冬有温——校长讲话很温暖、团队建设很温馨、教师演讲很温情。教院有度——专家评点有高度、德育故事有深度、全年奖证有厚度。沙宇璠老师娓娓道来,用“形式新颖、齐心协力、智慧凝聚”三个词抒发了自己对德育故事接龙的感想,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方法,有目标,有风格。刘颖珊老师用“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为主线,带大家回顾了第一天的演讲比赛,教师们真情流露唤醒了她的教育初心。

二、思想聚焦——不懂来问
2017年,有令人骄傲的国产航空母舰下水,也有令人关心的社会事件。2017,用什么纪念?《思想聚焦》模块给我们带了“科技与人性”的探讨。
科技发展扩大视野。郝建红副校长与各位专家思想聚焦。论坛伊始,郝建红副校长用“科技发展速度之快”引出聚焦点。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刘东浩工程师说明了科技之快的原因。一是国家科研经费投入多;二是科学规划合理性强;三是人才储备丰富。来自中少社推广中心的刘金斌主任通过“二战之后美国诺贝尔奖为何之多”和“中国近代科技史的发展”两个故事讲述了他对科技发展增速的认识。除了专家,我校的科技信息技术教师高鹏介绍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前景下我校的科学信息课程教学情况。
随后,专家们又探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梅锋博士认为互联网新的突破点应该在工业互联网上。刘金斌以“国际三大博览会”为例,说明了我国科技发展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作为我校学生家长代表的刘东浩博士对我校的科技信息课程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希望学校能多提供参与科技活动、与科学家交流的机会,家校共同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思维方式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社会事件引发思考。2017年也有着许多社会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人性的思考。任淑洁老师通过一个个具体社会事件向各位专家提出了“怎样理解善”的问题。来自德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国学专家吴安春研究员,北京四中璞瑅学校的徐加胜校长,首师大文学院汪龙鳞教授,以及我校的周天老师,他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看法。像“教育有没有能力使人跟人之间互相信赖”“中国教育都发生了什么?”“作为教育者应该怎样做?”等问题蜂拥而出,将论坛一步步推向高潮;“善是人的本性”“父母应该把孩子当成自己装点”“对生命应该敬畏”“对女性应该尊重”“教育就是希望”“自己坚持,天下太平”等观点令人眼前一亮,获得了全场的阵阵掌声。




三、蹡蹡争霸——不服来论
下午的头脑风暴是辩论赛,策划组煞费苦心,精心谋划。各小组精心选拨辩手,极力查找资料。开赛之后,六组辩手围绕着各自的观点斗智斗勇,争锋相对。在正反方激烈的交锋中,我们看到了逻辑的魅力,思想的碰撞,也领略了口才的对决。在你来我往中为大家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的辩论赛。
赛后,评委们进行了精彩细致的点评,中国传媒大学耿芳教授从正反两方的优点对“中小学封闭管理是否有利于学生成才?”辩题组进行了点评,指出两队观点深入,分析到位,表达顺畅。资深主持人、中国教育之声总编辑徐建娟老师对“当代中国德育为先还是智育为先?”辩题组进行了详细的点评,指出列举案例要言简意赅,积累素材要时时刻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春天老师对“爱的教育和体罚谁更重要?”辩题组的细节方面做出了的评价,例如辩论中语调和气息的运用等。最后通过观众投票和评委打分,选出了六位最佳辩手和进入明天决赛的团队,到底谁能摘得桂冠,让我们拭目以待。



















一天的培训在“心神紧张”与“开怀大笑”的不断交替中结束了。语出惊人,语出惊艳。无论是上午的“思想聚焦”,还是下午的“蹡蹡争霸”,都诠释着语言的魅力,都彰显着谁与争锋的霸气,都有对“真”的寻求,对“心”的叩问。求真而论,能寻方向;从心而行,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