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搜索
暑期实训——用场域的力量,构建良好的家校社共育生态

发布者:附属丰台实验学校管理员  时间::2025年07月03日  浏览次数: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是知识的殿堂,为孩子开启智慧之门;社会则是广阔的实践舞台,锻炼孩子适应生活的能力。但如何让家庭、学校、社会这三方力量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形成强大的教育场域,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

  今天,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邀请了丰台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特邀专家郑磊老师从专业的角度帮助老师突破家校社协作瓶颈。

  25070301

  Part.01  场域视角看透共育“隐藏逻辑”

  讲座伊始,郑老师通过闪光点输出开启讲座的第一个环节,通过场域的建立,塑造关系,传递沟通,让家庭支持、学校引导、社区资源真正“同频共振”。郑老师总结道教育首先是一种自我拯救,培养自己,陪伴孩子,教师自身的人格、性格、品格的持续成长(而非仅仅资格与角色的扮演),是能够与学生建立深度、健康关系的前提。教师通过完善自我,才能在陪伴中滋养学生的人格成长,共同通向“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终极目标。

  

  25070302

  25070303

  25070304

  25070305

  25070306

  25070307

  25070308

  25070309

  Part.02  4D(维度)工具让沟通从“碰运气”到“精准制导”

  4D(维度):P情感 T逻辑 S直觉 T实证

  4个维度=人类的普遍需求

  4D沟通工具是破解家校社协同发展的的“密码本”!讲座里,郑老师运用4D工具有效识人,因材施教,帮助老师们快速识别他人行为风格,看穿“情绪对抗”“沟通错位”的根源;通过不同“颜色”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表现,找到沟通的桥梁;用工具化解协作矛盾,让家校社沟通从“各说各话”变“同频对话”,真正实现“1+1+1>3”的共育效能。

  25070310

  

  25070311

  25070312

  

  Part.03 实践落地把理论变成孩子成长“助推器”

  讲座的第三个环节,郑老师带着大家 “复盘-输出” ,梳理场域协作漏洞,找到沟通的“薄弱环节”,找到问题处理的底层逻辑,把场域力量转化为孩子看得见、摸得着的成长支持,让家校社从“临时配合”变“常态协同”,持续为孩子成长注入动能。

  25070313

  25070314

  

  

        家校社共育是一场温暖的接力,更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之旅。今天的讲座中,郑磊老师以场域视角为引,4D工具为钥,实践方法为桥,为我们解锁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路径。在未来的教育旅程中青年老师将以场域之力打破协作壁垒,用科学方法搭建沟通桥梁,让家庭、学校、社会真正凝聚成守护孩子成长的强大合力,深耕共育生态,共同书写孩子们幸福完整的教育篇章!

  

下一篇:
上一篇: